迦樓羅(大鵬金翅鳥)
金翅鳥(迦樓羅)(天城體:गरुड,轉寫garuḍa)印度神話中的一種巨鳥,主神毗濕奴的坐騎。佛教吸收此鳥為天龍八部之一,其形象隨佛教傳入東亞,中文常譯為金翅鳥或大鵬金翅鳥。在中亞和南西伯利亞,受到藏傳佛教影響的地區,也存在此鳥的神話。
迦樓羅(大鵬金翅鳥) |
據說,它若飛翔起來,能從所住的須彌山,飛到另一個世界的中心須彌山,也毫無倦意,奮飛不已。據佛教傳說,金翅鳥來源於印度,佛教在印度興起後,將許多婆羅門教的神,納入佛的護法神,迦樓羅也被引進爲天龍八部之一。它常護持在佛祖釋迦牟尼左右,也有很多佛以它爲坐騎,坐在它背上在空中飛來飛去。其形象隨佛教傳入東亞。在中亞和南西伯利亞受到藏傳佛教影響的地區也存在此鳥的神話。
金翅鳥起初主要以食龍爲生,另外,它還吃金、銀、琉璃等七寶,並能消化掉,後來也食五界一切眾生。據《華嚴經》說:(金翅鳥王)安住無礙虛空之中,以清淨眼觀察法界諸宮殿中一切眾生。若有善根已成熟者,奮勇猛大力,兩翅搏開生死大愛海水,隨其所應出生死海,除滅一切妄想顛倒,安立如來無礙之行。金翅鳥的殺生,不是惡行,而是大慈悲行。凡被它吃掉的眾生,都是善根已成熟者,並達到超越生死的境界了,但苦於肉身所累,隻差這最後一層不得解脱。於是金翅鳥來幫忙,吃掉臭皮囊,除去最後一層障礙,使其精神徹底得到解脱。
金翅鳥壽終時,十分痛苦,它受不住煎熬和摺磨,就從地面聳翅向下奮飛,穿過大海,直達風輪層,那裡的大風,又將它吹回地面,這樣往返七次,最後回到須彌山死去。死後,以前所食的龍肉的毒性,一齊發作,十分厲害,能使它全身燃燒起來,直到整個身體灰飛煙滅。但惟有一顆心不能燒化,那心晶瑩明亮,純青色,像琉璃一樣光滑。天上的帝釋得到它,把它系在頭上作爲裝飾珠寶。最早的吠陀文獻,沒有提到迦樓羅,關於金翅鳥的完整傳說,大概產生於史詩時代。大史詩摩訶婆羅多,提供了關於金翅鳥的詳盡神話。迦葉波仙人娶生主達剎的兩個女兒,迦德盧與毗娜達為妻。迦德盧生眾蛇(那伽),毗娜達生婆藪之一的阿嚕那(黎明神)與金翅鳥。迦德盧與毗娜達,以眾神攪乳海所獲的神馬,高耳的尾巴顏色打賭,負者要成為勝者的奴隸。迦德盧猜黑色,毗娜達猜白色;由於迦德盧利用自己的兒子作弊,命令一些黑色的小蛇,附在馬尾巴上裝成馬毛,結果毗娜達淪為奴隸。不久迦樓羅降生,出生時火光衝天,眾神與仙人都非常害怕,誤以為是火神阿耆尼發怒。後來得知是金翅鳥出世,就紛紛趕來讚頌它。金翅鳥發覺母親,是迦德盧及其子蛇族的奴隸,為擺脫這種不幸地位,決心奪取天神的至寶,不死甘露送給眾蛇以換取自由。金翅鳥威力非凡,輕易就打敗了眾神,搶走甘露。在返回的路上,金翅鳥與毗濕奴相遇,毗濕奴選擇金翅鳥為坐騎,同時將以其形象,畫在自己的旗幟上。
金翅鳥則從毗濕奴處,獲兩個恩典:1,不喝甘露也永生不死;2,迦德盧的後代,即地上的蛇類,將永遠是它的食物。神王因陀羅追擊金翅鳥,但全力一擊,卻只能打掉一根鳥毛;三界眾生大驚失色,紛紛稱讚其羽毛美麗,於是金翅鳥得到名字美翼(Suparna)。因陀羅見無法以力取勝,遂與金翅鳥約定,只要甘露被放到地上,他就可以將甘露取回。事件的結果,毗娜達獲得自由,天神取回甘露,而眾蛇一無所獲。
佛教認為,迦樓羅是護持佛的天龍八部之一,有種種莊嚴寶相,金身,頭生如意珠,鳴聲悲苦,每天吞食一條龍王和五百條毒龍,隨著體內毒氣聚集,迦樓羅最後無法進食,上下翻飛七次後,飛往金剛輪山,毒氣發作,全身自焚,只剩一個純青琉璃心。天下有無數迦樓羅,由威德、大身、大滿、如意四大迦樓羅王統領。同時,迦樓羅也是觀世音化身之一。在密宗的體系中,迦樓羅(藏語:khyung)是五方佛中,北方羯摩不空成就佛的坐騎,人面鳥身,寓意法王攝引一切,無不歸者。
在藝術表現中,金翅鳥(迦樓羅)通常以半人半鳥或全鳥形象出現。半人半鳥的情況下,鳥身肚臍肚臍以下是鷹的形象,肚臍以上則借用天王的外形,只有嘴如鷹喙。面呈忿怒狀,露牙齒,頭戴尖頂寶冠,雙發披肩,身披瓔珞天衣,手戴環釧,通身金色。身後兩翅紅色,向外展開,其尾下垂,散開。泰國國徽、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市徽上的迦樓羅就是此形象。而在中國中原地區的佛教寺廟中,迦樓羅常常以觀世音化身之一的身份出現,在供奉觀音的圓通寶殿中,全身白袍,人形,唯面部尖喙,仍是鷹形。全鳥形則通身如鳥。在中國西南地區,迦樓羅往往以金雞形象出現,立於塔頂,另外,印度尼西亞國徽上的迦樓羅,也是全鳥形象。
迦樓羅(大鵬金翅鳥) |
參考資料: 中文百科在線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