門神
門神源於遠古時期的庶物崇拜,殷代天子祭五祀,門既為其一,周代祭五祀於每日每時必經之處的宮門, 自然加以重視,祭祀,對於門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。門神的功能至今已由驅邪到招福。
門神是佛教及道教寺廟大門處的神像,亦見於朝鮮、日本、越南,主要貼在大門或後門,佛教道教寺廟也會在山門處設有門神塑像。中國住宅也常在大門貼上門神聖像,而門神是木版年畫的主要題材之一,幾乎所有神祇都可能成為門神。民間傳說最廣的是左右門,分別貼的是秦叔寶和尉遲恭,單門則貼的是魏徵或是鍾馗。
門神的歷史很久,其前身是桃符,又稱「桃板」。古代人認為桃木乃是五木之精,能辟鬼邪,故從漢朝時,就有用桃木做闢邪之具。有的在桃木上,刻上吉利文字,有的則刻上圖形,分別形成春貼與年畫。隨著紙應用的廣泛,桃木則被紙來代替。到後來有人把神荼和鬱壘繪在年畫上,貼於門上,形成了門神。南朝梁宗憬的《荊楚歲時記》中記載:正月一日,「造桃板著戶,謂之仙木,繪二神貼戶左右,左神荼,右鬱壘,俗謂門神。」。門神到了唐代則被秦瓊與敬德代替,後來又演變成諸般人物。最普遍的門神是秦叔寶和尉遲恭,除此以外,尚有鬱壘和神荼。鬱壘和神荼是一黑臉一粉臉,各執金瓜斧,能制服鬼,常用葦索縛綁鬼餵虎,威風凜凜,上述武門神常見於王爺、武將相類神格的廟,但士地公廟,則只能繪男女侍神。 一般廟宇的兩側門上,也繪有侍神圖像,其為文官門神和祈福門神,這些門神手上,捧的東西都有其吉祥寓意,如牡丹和酒杯,表「富貴進爵」;官帽和鹿,為「加官晉祿」;仙桃和石榴,謂「長壽多子」;香爐、茶壺、杯子,意為「獻香晉福」;花和花瓶,即為「平安富貴」。另也有捧印和持劍者,為主神之劍童和印童。若在城隍廟,還可能請文武差,牛頭馬面來當門神,一則顯廟之特色,二則可添威嚴氣氛。
除了吉祥和護衛的寓意,也有寺廟繪製寓有含意的二十四節氣門神及三十六神將門神。二十四節氣門神是由立春、雨水、驚蟄、春分、清明…等二十四節氣的象徵之神組成,其都繪於兩側,四扇門有四季流轉之意。三十六神將是保生大帝的部將,因此僅有保生大帝廟可見到,兩側四扇門上,神將有男有女、有文有武,每人都騎一靈獸,表情動作各異,甚為熱鬧豐富。 台灣有些具有帝后神格的大廟或官建的廟宇,如孔廟、武廟以及台南的大天后宮、玉皇宮…等,其廟門並無繪製門神,而用一顆顆圓形凸起的木塊代替,謂之門釘。門釘象徵尖銳之物,妖魔鬼怪都不得接近、後漸轉為現今渾圓的造型。門釘數目,古制唯一百零八個或八十一個(兩扇門之總數),前者為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之總和,為禮制之大者;後者因九九而生(久久)意為隆厚。
門釘 |
門釘 |
行天宮大門 |
而佛寺的門神,以韋駝、伽藍護法、四大天王和哼哈二將最為常見。哼將是紫臉的那羅延天界力士,哈將為褚臉的密遮金剛力士。四大天王分別為持劍的南方增長天王,劍鋒寓意為「風」;西方廣目天王手抱琵琶,樂器調弦代表「調」;北方多聞天王所持的雨傘遮擋雨水,表「雨」意;東方持國天王手持拘蜃(蛟似蛇有角,音似順),喻含「風調雨順」的祈求夙願。近年來,似乎漸漸地以祈項人物造型藝術。求納福替代辟邪驅鬼,多以充滿喜氣的「天官賜福」、「五路財神」所取代,每年歲末新春,家家戶戶門上貼的門神,也增添了許多吉祥的裝飾品,而成為中國非常特殊的一項人物造型藝術。
保安宮三川殿明間大門門神,原為張長春所繪。 |
中華民族常見的門神人物:
- 四大天王(佛教寺廟)
- 韋馱護法與伽藍護法(佛教寺廟)
- 張、黃、蘇、李四將軍(清水祖師廟)
- 王天君和馬天君(道教寺廟)
- 神荼和鬱壘(源於《山海經》,一說《皇帝書》)
- 方弼和方相
- 哼哈二將(源於佛教《大寶積經》卷八《密跡金剛力士會》的密跡金剛和《封神演義》的鄭倫和陳奇,主要用於佛寺或道觀)
- 秦瓊和尉遲恭
- 青龍(孟章神君)和白虎(監兵神君)(道教)
- 關羽和張飛
- 趙雲和馬超(河南)
- 馬超和馬岱(河北)
- 黃忠和趙雲
- 諸葛亮和司馬懿
- 關羽和關勝
- 關羽、關平和周倉
- 薛仁貴和蓋蘇文(河北北部)
- 孫臏和龐涓(陝西)
- 白起和李牧
- 扶蘇和蒙恬
- 英布和彭越
- 陳勝和吳廣
- 秦三世和楚義帝
- 孟良和焦贊
- 燃燈道人和趙公明(源於《封神榜》)
- 姚期和馬武(源於《東漢演義》)
- 魏徵和徐茂功
- 賜福天官和劉海
- 加官神和晉祿神
- 雙忠
- 和合二仙
- 玄壇真君與五路財神
- 魏徵
- 鍾馗(源於《唐逸史》)
- 徐延昭與楊波
- 裴元慶和李元霸(源於《說唐演義》)
- 岳飛和溫瓊
- 岳雲和狄雷
- 趙匡胤和楊袞
- 千里眼和順風耳
日本
- 四大天王(佛寺)
- 金剛力士(仁王、二王)(佛寺)
- 矢大神(矢大臣、豐磐門戶命)和左大神(左大臣、奇磐門戶命)(神道神社隋身門)
朝鮮
- 鵲虎圖
- 龍虎圖
參考資料: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